法硕(法学 / 非法学)作为考研报考热度常年居高不下的专业,其招生院校覆盖范围极广 —— 全国共有 304 所院校开设法硕相关招生方向,涵盖了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地级市等不同层级的城市。
不过,这些院校的地域分布并非 “按名称归类”,不少考生会因想当然地判断院校位置,最终发现录取城市与自身预期差距较大,影响读研体验甚至未来就业规划,因此提前精准确认院校具体所在地,是法硕报考筛选环节的重要一步
从地域分布特点来看,304 所法硕院校并非均匀集中在省会或一线城市:
一方面,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西安、广州等教育资源密集的城市,汇聚了大量双一流院校或政法类特色院校(如中国人民大学、华东政法大学、武汉大学等),这类院校的位置往往与名称中的地域关键词一致,考生较易判断
另一方面,不少省份的法硕院校会分散在非省会城市,部分非省会城市的院校因学科实力突出、性价比高,也成为考生的热门选择,但这类院校常常容易被 “名称误导”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“江苏大学”—— 单看名称,很多考生会默认其位于江苏省会南京,但实际上该校的主校区及研究生培养基地均在镇江市
类似的 “名称与地域不符” 的情况还有不少:
比如 “河北工业大学”,虽以 “河北” 冠名,却是唯一一所位于天津市的 “211 工程” 院校,其法硕培养也集中在天津校区
再如 “西南科技大学”,隶属于四川省,但该校主校区在绵阳市,而非省会成都
还有 “山东科技大学”,多数考生会以为在山东省会济南,实则该校研究生主要在青岛校区就读
这些院校的学科实力(如江苏大学的法学与区域法治研究、河北工业大学的经济法方向)虽具备竞争力,但如果考生前期未核实位置,可能会在录取后面临 “想去南京却到了镇江”“想留河北却去了天津” 的尴尬处境,尤其对于在意城市气候、生活成本、离家距离的考生来说,这种偏差可能直接影响读研适应度
此外,不同城市的地域属性,还会间接影响法硕学习与就业资源:
比如非省会城市的院校,生活成本可能更低、竞争压力相对较小,但法律行业资源(如大型律所、企业法务岗位、高级法院系统资源)可能不如省会或一线城市丰富;
而省会城市或一线城市虽资源更集中,但生活成本较高,且部分院校的报考难度也会相应提升。
因此,考生不能只关注院校的学科实力,更要结合自身需求(如是否打算留在读研城市就业、是否适应南方潮湿 / 北方干燥气候、是否偏好慢节奏生活等),精准匹配院校位置
研趣考研官方视频号
研趣在线智能学习系统
研趣考研官方公众号
电话 :19315298705
地址 :合肥市庐阳区中辰创富工坊A座一层、二层